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 第126章 雪中送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连老婆都看胡广才不顺眼,说别人是越走越高,他怎么一落千丈。

    过去他瞧不上程时,现在人家不知道比他强多少。

    胡广才也觉得自己活该,如果不是当主任这几年眼高于顶,也不至于技术生疏到连一个零件都做不出来。

    如果不是只喜欢听好话,喜欢被人奉承,也不至于埋没委屈程时,无法挽回。

    本以为新厂长上任,会把他重新调回第二车间。

    可是新厂长压根没有要纠正的意思,还公布了新的一批转合同工的名单。

    他忽然想通了,哪怕是刘建设没有把自己调岗,这会儿他将来也逃不过下岗的命运。

    老婆又在唠叨了:“真是麻烦了。我们厂也开始转合同工了。我在第一批名单里。要不你去找找人,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把我从名单里删除。”

    他老婆是玻璃厂的职工。

    胡广才摇头:“早一个月,晚一个月没有区别。没必要去求人,欠人情了。”

    听见有人敲门,他老婆起身开门。

    程时拎着一大袋子水果和各种营养品站在门口,说:“师娘,好久不见。”

    “哎呀,程时啊。稀客稀客。”胡夫人的声音热情无比,接过程时手里的东西,回头对胡广才说,“快看谁来了。”

    大家都对他们家爱理不理,避之不及甚至还要踩上一脚的时候,程时来看他,就是雪中送炭。

    胡广才茫然地站起来。

    他以为自己再见到程时,只有可能是在程时跟领导下来视察时,他在人群里仰望,或者在路上跟坐着车经过的程时擦肩而过。

    现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

    胡夫人去泡茶了。

    程时笑着问胡广才:“师傅最近可好。”

    胡广才从呆愣中醒来,眨了眨眼,嘴里有些苦涩:“还好,还好。”

    程时点头:“我今儿有空,就来看看师傅。”

    他跟胡广才闲聊了几句就走了。

    胡广才全程只字不提调岗的事情。

    程时也默契地装傻。

    他不是救世主。

    人遇见了困难,首先要想到怎么靠自己挣脱出来,而不是靠别人。

    就算胡广才需要程时帮忙,也得他主动提出来。

    不然程时看着可怜就去拉一把,其实不是在帮他。而是把他的自尊给打掉,把他能爬出泥坑的爪子给拔了,能飞起来的翅膀给折了。

    以后再遇见事,没有人帮忙,他就会瘫在烂泥里等人来救。

    等程时一走,胡夫人又埋怨胡广才:“你怎么不要他帮忙。他可是你徒弟,主动上门来,不就是为了看你需不需要帮忙。”

    胡广才:“我还要点脸的。他被我亲手推到深渊里,然后自己爬了出来。如今我自作自受,怎么好意思叫他帮忙。他能来看我,就是仁至义尽了。他是个好小子,我一开始那么看好他,可惜后来被人蒙蔽了双眼。”

    胡夫人气得大骂:“脸皮能当饭吃?到时候你下岗就知道了。”

    胡广才被她尖利的声音刺得耳朵疼,心烦意乱,索性出去了。

    他在外面走了一大圈,才回来。

    想了很多。

    其实自己当年刚进厂时,跟两年前什么都不懂的程时一模一样。

    都是靠着跟师傅没日没夜的学,才成了技术骨干,当上了车间主任。

    讲句不好听的,就算现在下岗,他也有了存款,有了基础,相比当年孑然一身的自己,已经强了不知多少。

    次日一早,他就向厂里打了申请,要求办内退。

    新厂长没有为难胡广才,毕竟他为厂里做了那么多年贡献,早点退休,对大家都好。

    到时候下岗,算起下岗工资来,对厂里也是负担。现在等于是把一次给清的东西,分成多年给。

    然后把档案转到市退休办去,由市里统一负担。

    本来上面也是同意针对一部分老同志采取这个处理方法的。

    胡广才的内退在机械厂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曾经最强车间的主任,都被调去看仓库,最后办了内退,不正是说明了厂里和国家改制的决心吗?

    越来越多聪明人开始为自己谋求出路。

    胡广才收拾了东西,去穗城打工了。

    之前对程时不满的人又开始蛐蛐程时,说他狼心狗肺,自己师傅都不救。

    说他记仇,小心眼。

    不过,他们只要不来程时面前说,程时就当不知道。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

    他穷困潦倒的时候,都那么多人在背后说他了。

    更别说现在发达了,让很多人眼红嫉妒。

    再说他没觉得胡广才去穗城锻炼一下,开开眼界是什么坏事。

    因为胡广才现在已经彻底失去了自信心和尊严,在外面闯荡,正式磨炼,提升,重塑自信心和尊严的最好办法。

    他相信胡广才会回来的。

    到那时候,不管胡广才是蜕变重生,还是依旧落魄,他都会敞开双臂接纳他。

    ------

    程时花了半个月才把那两台报废的三代机都修好调好。

    虽然它们的精度远远不如两台四代机,但是跟之前那台三代机的精度差不多,能满足现在大多数厂子的要求。他把这两台机子分别指定给小杜和小赵。

    又招了四个工人。

    现在每个熟练工人都有一台固定的机床。

    剩下一台备用。

    四个熟练工人分成四组,没人带两个新手。

    能基本完成所有订单。

    程时不需要自己加工零件,才有空坐下来,审视自己已经有的资源,并制定未来的计划。

    等郑拥军那边把刀具做好,他就能把两台四代机的精度继续调高。

    这样一来,哪怕是超高精度的零件也可以由程永进和刘光荣两人来完成。

    到现在为止,他还只是在改进利用别人产的机床。

    可是他的目标不是为人作嫁衣裳,一直帮人供应零件,而是要把中国数控机床自主研发生产的水平提上来。

    三代机已经落后,要想追上顶尖对手,就要从四代机开始。

    他在纸上写下:“四代机的核心技术:闭环伺服控制、多轴联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集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