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有最前面的那三四排罢了。
毕竟人太多了。
这里又是平地。
后面的人压根看不见。
马周停下了步子。
程处默也停下了步子。
走不了了。
三个人,直接被读书人围成了一个圈,压根都挤不出去。
“完了完了,李兄,咱们被包围了。”程处默兴奋的说道。
这种事情,能够参与进来,他真的是激动的不能自己。
这可是露脸啊。
多好!
美滋滋!
万一有哪家的小姐相中了就更好了。
“李兄,咱们咋办。”马周紧张的问道。
李君苦笑。
这还能有什么法子?
后面,孔颖达已经挤过来了。
走,估计是真的走不掉了。
孔颖达眼睛里闪烁着的精光,身子虽然瘦弱,但是读书人都给他闪开了一条路。
“恭迎李先生前来弘文馆看望我等!”
“李先生沉醉学术日理万机,没想到今日竟然到了弘文馆,快快快,碰见就是有缘分,我孔冲远,自当要尽地主之谊。”
“李先生,请!请!请!”
孔颖达一把薅住了李君的胳膊。
眼睛里都是光。
他也是万万没有想到,今日李君竟然来了长安。
对于李君,孔颖达真的是无比欣赏。
如此少年,虽然生于乡野之间,但是,各种学识和论调,并不比自己差。
李君看着孔颖达。
也着实是无奈。
没办法了。
自己这个时候离开,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不看看后面那些读书人,脸上露出来的狂热都想要把自己给吃了。
先回弘文馆避避风头吧。
“呼········算了,走吧走吧。”
“我还真没来过弘文馆,今日,参观参观。”
李君无奈的说道。
“李先生,请!”孔颖达赶紧朝旁边让出了空隙。
李君朝程处默和马周用了个眼神:“跟上。”
说罢,他朝前走去。
马周有些犹豫。
毕竟自己只是个外人,这·······跟着进去不太好吧。
其实他心里也有点恐惧感。
毕竟自己只是个养马的.. ..
进弘文馆?
他只有在深夜做梦的时候梦见过。
现在太突如其来了。
不过他正犹豫着,程处默的大手直接搭到了他肩膀上:“还想啥那,跟上李兄!”
“李先生,李先生·······卧槽,这就是李先生?这也太年轻了,似乎,还没有我大!”
“什么叫英雄出少年?羡慕死了,李先生竟然这么大就有如此强的学识。”
“我像李先生那么大的时候,我还在掏粪。”
“现在你在干嘛?”
“也在掏粪。”
“那你说个锤子!”
“李先生这也太年轻了吧,年纪轻轻,可名字已经雕刻在了弘文馆门前,这·······无法相信!”
“谁说不是啊,名留青史,流芳千古,如此年纪,就让孔先生他们如此赞叹,羡慕,太羡慕了。”
“·········”
前面的读书人望着李君的背影,无法自拔,眼红的一批。
不过,他们也知道,自己和李君的差距犹如鸿沟,所以,他们只有羡慕,并没有太多的嫉妒。
谁都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李君这等高度的。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就比如一般人对身边有点小钱的亲朋好友都是嫉妒羡慕恨,可对于商业大佬,榜单上的富豪,只剩下羡慕舔。
完全没有嫉妒和恨。
为何?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完全达不到那种高度。
那种高度,让他们只剩下羡慕。
那几位认识马周的同伴你看我我看你,说不出来话。
他们看着马周的背影,羡慕无比。
上一刻马周还只是养马的小工,在他们这些人中算是最惨的,可是谁能想到,眨眼间就碰见了李君这等大贵人。
时也命也。
前面,虞世南盖文达这些老头子乐呵呵的都汇了上来。
围着李君,七嘴八舌。
孔颖达笑呵呵的走到石碑前,振臂一呼、
“各位学子,想不想看李先生!”
“李先生这等人杰,神龙见尾不见首,今日没想到到了弘文馆。”
“既如此,就让李先生站在石碑前,为各位学子说几句话,如何?!”
··········.
“好!好!好!李先生,李先生,请出来让我等膜拜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生,先生,你是这么说出来如此惊世骇俗的语句。”
“李先生,请李先生教诲,学子刘杨,请李先生教诲!”
“学子王阳,请李先生教诲!”
“学子崔明,请李先生教诲!”
“·······”
无数人读书人激动的大喊。
他们狂热。
这四句话对他们的冲击真的是太强了。
心中的沟壑全都被摧枯拉朽的填平。
现在的读书人,其实无比的迷茫,特别是寒门子弟。
没有科举,上升之路被掐断,寒门子弟完全不知道自己读书要干什么用,可是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读书。
孔颖达转身望向了李君。
“李先生········”他缓缓说道。
李君吸了口气,他望着孔颖达,再看看了前面注视着自己的读书人。
想了下,缓缓走到了石碑前。
说实话,在来长安之前,李君从未想过自己还要当场演讲。
不过,这个时候了,各种气氛都已经烘托到位。
自己不上,也不行了。
自己,似乎真的成为了寒门读书人心中的路灯。
程处默和马周两个人在后面,静静注视着李君的背影。
虞世南盖文达这些老夫子,看着平静的青衫少年,双眸微凝。
其实他们刚开始见到李君的时候,也都惊呆了。
谁能想到,李君竟然这么年轻。
这个信息,孔颖达之前可没有给他们说过。
只是说了这四句惊天骇地的话语,让他们震撼了半天。
然后一致同意,应该立碑于弘文馆门前。
可今日一见·······真的是大跌眼镜。
不过,此少年站的········好直啊。
夏风吹来,青衫摇曳。
总感觉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在少年身上流淌。
李君当然不知道这个时候这群人在后面想什么。
他就静静望着前方的读书人。
“其实我也有些······惊讶,没想到孔先生竟然为我立碑。”
李君说着,还抬头看了眼石碑。
足足三米多的石碑,无比雄伟。
“刚才,我更没有想到,孔先生竟然叫住了我。”
“我年纪不大,你们有些比我的年级还要大,要说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我要说的,这四句话中,已经全都表达出来了。”
“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而人多了,心也多了,就会映照着天地有诞生了心。”
“我辈读书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便不再是传说中的存在。”
“而后,便可帮助百姓,为百姓做些事情,只有让百姓感到舒心,天地才会大同。才可以更好的继承绝学,发扬我辈读书人的作用,让这个天下,永远的太平下去。”
“我辈读书人啊,其实很弱,比不上武夫,但是我们也很强,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知道是非对错。”
“我希望你们能够受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
“读书人的路,已经不远了,我已经········看到了曙光。”
“读书人,可登天!”
李君深吸口气,声音厚重,传向了四面八方。
“到时候,入朝为官,也不过就在我等一念之间!”
“哈哈哈······”
“走好自己的路,多问问自己的心,我辈读书人不求名立功得,但求问心无愧!”
李君带着微笑,长叹一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书,便是行路。”
“我辈,共勉之!”
说罢,李君直接转身:“孔先生,我们走吧。”
“好!”孔颖达身子一震,急忙反应过来,带着李君匆匆朝弘文馆走去。
路上,他的脚步都有些踉跄。
虽然他的身子动了。
但脑子里,仍旧想的是李君说的那些话。
读书人,自当受得住寂寞和孤独。
读书人,可登天!
不求功名,但求问心无愧!
行路难!今安在?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先生·······大才!
孔颖达心中忍不住惊叹。
不过,此地,石碑下,没有人动。
虞世南,盖文达这些夫子都没有动。
便是程处默,马周也没动。
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
自己,已经多久没有问过自己的心了?
他们沉默。
他们思索。
那无数读书人都静静的望着石碑,看着石碑上的四句话。
像是沐浴在圣人之言的洗礼下。
久久不动。
·············
皇城。
甘露殿!
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还在商讨科举的事情。
小报已经开了。
摊丁入亩也都张贴在了小报点。
这两样的反应都无比的强烈,而且百姓们对于摊丁入亩的兴致,越来越高。
有了这两样做样板。
李世民心中对重开科举的冲动更加强烈了。
“陛下,还是要三思啊,前朝之鉴,就在眼前。”长孙无忌叹道。
“是啊陛下,这件事,必须要好好思索,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再说了,寒门读书人不确定的地方太多了。”房玄龄也有些顾虑。
寒门士子,这么多年,压根就没有启用过。
效果如何,谁能知道?
“是啊陛下,这件事,真的需要再商议再商议!!!”杜如晦深吸口气,也有些不太同意这件事立马上马。
毕竟世族推荐的人,就算能力差点,但是上下左右都是世族的人,这活他不干他干,总有帮衬的,不至于运行不下去。
但是万一提拔寒门士子上来,到时候导致庙堂瘫痪,可就麻烦大了。
李世民眼圈有点发黑。
这么多天了,说实话,他一直在想这件事情。
“陛下,陛下········”
“弘文馆前,出事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焦急禀告.
李世民望着他,皱了下眉,疑惑。
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也都看向这名护卫,弘文馆出事了?弘文馆能有什么事情?
弘文馆的消息能够引起轰动并且禀报给甘露殿,这可真的是个稀奇事。
平常弘文馆这地方,可以说是安静的很,这么多年了,大事都没出过。
毕竟,没有科举,弘文馆就是个单纯读书的地方。
小孩子打个架倒是常有的事,但这玩意也禀报不给皇城来。
“说!什么事情!”李世民问道。
他也有些好奇。
“陛下,陛下,长安读书人全都汇聚到了弘文馆门前,已经把大路堵的死死的。”
“并且······并且孔先生在弘文馆前树立了个石碑,引得无数读书人跪拜。”
这人急忙禀报。
“石碑?”
“跪拜?”
“全城的读书人都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听到这话,骤然起身。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读书人,什么时候有过如此大规模的聚集?
弘文馆这是要干什么?
“这石碑是什么石碑?”李世民的眼睛一下子凝重了。
“这个就不知了,据说,读书人,都是去朝圣石碑!现在还有大批的百姓朝着弘文馆的方向汇聚。”
护卫赶紧回答。
石碑?!
李世民越发疑惑。
弘文馆前怎么就立了个石碑呐?
“走!”
“正好散散心,去看看!”
李世民一挥袖子,匆匆朝外走去。
关于科举的事情,谈论的时间太久了,脑子都成浆糊,散散心倒是不错。
长孙无忌他们赶紧跟上。
弘文馆前立了个石碑,引得万千读书人汇聚此地。
我滴个乖乖!
这石碑能有什么魔力?
三人心里也好奇的厉害。
而且还是孔颖达亲手所立。
这······能让孔颖达亲手立碑,那人的来头肯定不小,那人是谁?
而且,还就在弘文馆门口。
这等荣耀······
说句不好听的,李世民他都配不上。
路上,人群杂乱,百姓众多。
李世民带着三人艰难的抵达弘文馆前。
摩肩擦踵已经不足以形容。
人山人海无比形象。
找了个稍高的位置,李世民提着脚尖望去,顿时,他也被眼前的景色吓住了。
这尼玛·······
他看见了什么?
一批批的读书人站在弘文馆前,有不少读书人还都跪着。
这些都是后来的读书人,他们正在朝拜。
整条路都被堵死了。
那巨大的石碑周围,也围着无数学子,他们正在抚摸,似乎在感受着石碑中蕴涵的力量。
样貌虔诚。
这·······
李世民哑然。
这样的态度,说实话,就算在最大的寺庙里他也没有见过。
石碑上,到底写了什么?
李世民挤了进去。
终于,他看清了。
四句话!
四行大字!
最后在十倍上署着的名字·······李君!
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君儿·······”
“这········这是什么时候说的?我咋不知道!”
李世民眼睛瞪得比拳头还要大,耳朵矗立着像是黑猫警长的天线。
他惊呆了。
他懵逼了。
身体内,如同炸裂的地雷轰击。
这四句话·······简直········简直神了!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个人也都是死死盯着石碑,嘴唇发白,有些哆嗦。
这话·······这话·········
也太有智慧了吧。
怪不得长安读书人都来了。
怪不得孔颖达要把这句话立在弘文馆门口!
这四句话,完全道出了读书人的使命。
恐怖!
太恐怖了!
四个人一时间都呆愣住了。
“这李君·······是谁啊?是哪位大儒?我为何从未听说过?”房玄龄忍着发麻的头皮,喃喃自语。
“不知道,我也没有听说过这号人。”杜如晦深吸口气,脸色凝重。
“应该是不出世的老前辈吧,不然,怎么可能道尽我们的一生!”长孙无忌也说道。
三个人在后面交谈,李世民沉默。
李君!
这三人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啊。
君儿!
大唐嫡长子!
朕的·······皇子!
“不用猜了。”
“是君儿,是······朕的儿子。”
李世民压低嗓音,仅用三人听见的声音,轻轻说道。
顿时,房玄龄三个人的呼吸一下子就停滞了。
他们相视,眼珠子都快要爆出来了。
这是·······这是那位皇子说的?
那位皇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天才啊!
长孙无忌攥了下拳头,嘴角疯狂的抽搐,他现在,好想大声笑出来。
牛皮!
外甥这也太牛皮了。
这才多大的年纪?
就被孔颖达亲手立碑!
要知道,就算陛下,也没有这项殊荣!
“殿下他······他········好文采!”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房玄龄深吸口气,颤抖着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其他的,他完全都说出不来了。
震撼!
惊骇!
无法自拔!
谁能想到啊,李君,大唐皇子,才不过十多岁的年纪,竟然就做到了他们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房玄龄是读书人。
同时,他也是国公,位极人臣!
可是·······就如此,也混不到这样的高度啊!
如此巨大的石碑,立在弘文馆门前!
孔颖达亲手所立。
弘文馆无数夫子,还有长安所有读书人亲眼见证。
这就是史书!
这就是万年不会被人遗忘的史书!
若是可以,房玄龄选择把自己的一切都不要了,只要这块石碑,只求把名字更换成自己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