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 第221章 木工坊的收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解决了住房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自然就是耕地。

    按大梁督军府的规定,接收军户,就要授予20亩的口粮田。

    虽然现在基层兵户制度崩坏,但兵户的口粮田各级军堡还在尽力维持。

    梁人是农耕社会,对土地看的无比珍重,可以说只有分了地才能收拢人心。

    目前东乡村的耕地有两千四百余亩,维持现在的一百三十多户兵户已经是捉襟见肘。

    李原若是要收兵户扩军,那就要大规模的开垦新田。

    东乡村南侧和西侧仍有大片的土地可供开垦。

    但需要大量的人手,还要重新修建灌溉用的引水渠。

    老村正捻着胡须说道。

    “开垦一亩地,一名男子需要劳作十日,要供给饭食,提供农具。”

    “之后更是要用草木灰,积肥养地,来年才好耕作。”

    “细细算来,新垦一亩地至少要钱一贯,或是粮两石,所费不低啊。”

    李原听了也是微微点头。

    六百户兵户,如果每户分地二十亩的话,那就是至少一万两千亩。

    虽然东乡村附近的荒地足够,但开垦所需的钱粮即便是李原也是咋舌。

    这时薛百长忽然说道。

    “伯爷,我倒是有个主意。”

    “今年北川道多地大旱,最近进入青原县乞食的流民增加了不少。”

    “这些人多是各地失地的农人,如今县城附近便聚集了近千户。”

    “虽然每日里有城中大户施粥救济,但他们也是很难吃饱,县衙为这事也颇为头疼。”

    “若是伯爷从他们中招一批农人开垦新田。”

    “只需每日给粮一斗,够他们家人吃饱,这些人就会感激涕零。”

    李原的眼睛一亮,忙说道。

    “薛百长的这个主意好,咱们就这么办。”

    “明日便派人去县城招人。”

    现在杂粮或是粟米的价格,大约为五六百钱一石。

    使用流民开垦,仅需提供粮食的话,那一石粮便可开垦一亩,所费可大为减少。

    五千贯便可开垦出万亩新田。

    李原对薛百长的这个主意颇为赞许。

    三人又讨论了一番细节。

    东乡村房屋和土地的问题解决,李原总算是去了一块心病。

    又嘱咐老村正与薛百长,挑选身长力壮者,继续接收兵户。

    现在的工地可暂时停工,李原这几日便会派人去请营造匠师。

    东乡村将按照李原新的规划改建为东乡堡。

    二人都是应命。

    吃过了酒宴。

    薛百长与老村正,便告辞去忙自己的事了。

    李原的新计划要将东乡村的面积扩展八倍不止。

    需要安排的事极为复杂,这两人可有的忙了。

    送走了二人,李原忽然想起来。

    自己在这东乡村中,似乎还有一家木器作坊。

    他便问起了正在收拾碗筷的翠娘。

    翠娘听了却是表情有些古怪。

    李原细问之下,翠娘才说出了木器坊的情况。

    东乡村的麻纺工坊使用的是李原设计的改良织机。

    这种织机比现在大梁常用的织布机效率高出数倍不止。

    为了不让这种技术泄露,李原便在东乡村中建了一座木器坊,自己生产改良织机。

    这主事的谢木匠便是村中兵户出身,为人也非常可靠。

    但就是一个毛病,馋酒。

    每日里总是醉醺醺的。

    平日里见了翠娘,便想方设法的讨要酒喝。

    翠娘对他也真是没什么办法。

    不过好在此人做事还算勤勉,新的织布机每三四天便会送来一台,从来不拖沓。

    李原觉得此人有趣,准备过去看看。

    这木工坊距离李原的宅院并不远。

    就是村中北侧的一座独立小院。

    李原来的时候,院子中一位身材不高的老头,正在训斥徒弟。

    “自己看看你们做的什么?”

    “又白费了我的好木料。”

    “去重新做!做不好,谁也别吃饭!”

    几个徒弟吓的慌忙点头,各自去忙活。

    正在这时,门口响起了脚步声。

    那矮壮的小老头回头一看。

    见进来的,是自己的东家李原。

    脸上温怒的表情瞬间消失不见,连忙换上了谄媚的笑脸。

    “东家,您来了。”

    “这里一切安好,手下这些学徒工匠都很勤勉。”

    “东家您放心。”

    这个小老头便是这木器坊的大匠,谢木匠。

    李原没说话,只是背手在小院中转了一圈,发现还不错。

    木工坊中分门别类的堆满了纺织机的各种零件。

    学徒工匠们正认真的打磨着这些木制配件。

    一部组装了一半的织布机,放在小院的正屋中。

    李原过去检查了一番,发现做工很是仔细。

    角落里还有两部拆开的织机,看样子是运过来维修的。

    麻纺工坊每日里女工三班倒做工虽然麻布的产量惊人,但对织机的磨损也是非常大。

    幸好有这个木工作坊负责织机的维护,损坏的织机可以及时修理。

    这木工坊中除了大量的织机零件。

    还有一些打造的桌椅板凳木床等家具,很多都是村民订购的。

    兵户们手中有了银钱,对家具的需求也高了起来。

    此外,在木工坊的库房中囤积最多的,是一捆捆的加工好的箭杆。

    见李原对箭杆颇为感兴趣。

    那谢木匠连忙走了过来,献宝一样讲述着箭杆的生意。

    原来这箭杆各处需求都很大。

    现在青原县匪患不绝,各个村寨都在囤积箭矢。

    这箭杆又是消耗品,加工好之后,通常一般只能保持一两年不变形。

    督军府更是大批采购,所以价格一直不错。

    在大梁,一支普通的羽箭价格在八十钱左右。

    箭杆的收购价格在三十钱到四十钱之间。

    而制作破甲箭的重箭杆则价格更贵,甚至能达到一百钱。

    东乡村附近的木材资源很是丰富。

    又有小夏的父亲姜伯,源源不断为李原的工坊提供木材。

    最关键的是,李原随手发明的旋刀。

    这是一种借鉴了后世旋床结构的简单机械。

    只要将分切好的木条送进去,在旋刀的快速销切下,很快就可以制成箭杆。

    速度是手工加工的十几倍。

    所以只要是木料充足,木工坊一天可以造出数百支合格的箭杆。

    老木匠拿出了一个账本,脸上笑的如菊花般对李原说道。

    “除了东家嘱咐过的西河堡许家铁器铺,从我这里拿箭杆一根是三十钱。”

    “其他家一律都是三十五钱一根。”

    “现在咱们这个木工作坊,每日里可出货两三百根箭杆。”

    “每日收益,少则六七贯,多则七八贯。”

    “这多亏了东家设计的这个旋刀。”

    “真是咱们匠工的宝贝。”

    他接过了账本仔细查看,老木匠每一笔出货都记得清清楚楚。

    李原没想到,这小小的箭杆生意,居然如此挣钱。

    因为东乡村产的箭杆数量大质量好,价格还比其他的地方便宜些。

    所以很多兵器铺子和军堡都从这里采购。

    仅仅两个月,就给自己挣下了几百贯的收益。

    李原心中高兴,笑着对谢木匠问道。

    “干的不错。”

    “老谢,你想要什么奖赏。”

    听说东家要给自己奖赏,老谢的脸上乐开了花。

    “都是东家设计的旋刀好,不是我老谢的本事。”

    “别的赏赐我也不要。”

    “就是这酒坊的忘忧浆,老谢实在是嘴馋。”

    “您能不能跟翠娘说说。”

    “平日里赏些酒给老谢喝就行。”

    李原用手点着谢木匠,摇头苦笑。

    随即说道。

    “这样吧,每月你去酒坊领八瓶青原酿,两瓶忘忧浆。”

    “看你做事用心,算东家赏你的。”

    “去跟翠娘打声招呼,就说是我说的。”

    “谢东家!!”

    老谢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红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