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 第219章 工坊扩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翠娘先压下来心中的思绪

    带着李原参观了新扩建的酒坊。

    随着忘忧浆需求的增大。

    之前的酒坊的产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这件事李原也是知道的。

    所以在进京之前,已经给了翠娘扩建工坊的权利。

    再加上村中老村正和薛百长多方支持。

    最终将酒坊扩建到了之前四倍的面积。

    将附近的数间土屋民宅都扩了进去。

    不过这些民宅的兵户却是很高兴。

    原因无他。

    翠娘收这些地皮,可是拿出了寻常价格三倍的补偿。

    价格不过三五两的土屋草房,能在翠娘这里换到十余两。

    这些兵户可是乐坏了。

    去村子外围修建新的土屋,手中的银钱还能剩下不少,何乐而不为。

    所以工坊的扩张一直都非常顺利。

    甚至周围的不少兵户还常来询问翠娘,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家的房子。

    这让翠娘哭笑不得。

    工坊扩大了,所需要的人工也就多了起来。

    现在的李家酒坊中,做工的女工超过了五十余人。

    很多都是村中的兵户女眷。

    现在的酒坊,蒸煮粮食的大灶二十余个,女工轮流三班倒。

    一个月能产出青原浆,百花酿各两千瓶,忘忧浆也超过一千五百瓶。

    李原对翠娘的工作非常满意。

    这位女管事真是选对人了。

    参观完扩建后的酒坊。

    李原又去了自家的麻纺工坊。

    麻纺工坊的面积,也比李原走的时候要大了两倍不止。

    更是建了两间新的夯土大屋。

    改良纺织机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三十台之多。

    这些日子县城的麻布价格,虽然有所下落,却依然维持在一贯一匹左右。

    这里的女工居然有六十多人,除了东乡村的兵户女眷。

    还有很多李原没见过的生面孔。

    在翠娘的介绍下,李原才知道。

    听说在东乡村做工能挣钱,附近村寨的女子不少都赶来打零工。

    如今的麻纺工坊也是三班倒,每台织机安排三个女工轮流纺布,一台织布机,一天半便可出一匹麻布。

    三十台改良织机,日夜不休,月产麻布可达六百匹。

    刨去原料工钱以及粮米银,每月至少能给李原挣到五百贯。

    这可是不小的数目了。

    而且看翠娘的意思,似乎还想继续扩大麻布工坊。

    其实挣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能给这些苦命的女子一条生路才是关键。

    转了半日,此时已到了中午。

    几个婆子来到翠娘的面前,行礼说道。

    “管事,饭堂都已经备好了。”

    “是否让女工们开饭。”

    李原的工坊,每日里为女工们提供两顿餐食的。

    但现在来做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节省开支。

    翠娘索性直接腾出一个院子,作为工坊的大饭堂使用。

    酒坊与麻纺工坊的女工轮流就餐。

    李原对这个安排也很感兴趣。

    他也挺关心女工的饭食如何。

    便在翠娘的引领下,来到了这个所谓的工坊大饭堂。

    大饭堂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子。

    一侧的棚子下修建有四个大火灶,几个婆子正在翻炒着大锅。

    院子中间修有四个草棚,棚子里面摆着长条桌案和长凳。

    李原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些桌椅一次便可坐下六十人同时就餐。

    这时,负责做饭的几个女子用木盆将饭食端上了桌。

    主食是用大木盆装的粟米饭。

    此外每桌还有几道大盆菜

    通常是酱菜腌菜和炒鲜蔬。

    今日里居然还有一道荤菜。

    其实就是用猪下水熬的汤。

    不过对于严重缺乏油水的女工们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食物了。

    当然,最受欢迎的就是李原发明的豆腐。

    豆腐现在又有了一个新名字,被乡民们称为东乡白。

    而且也如上一世一般,发展出了很多的新吃法。

    比如各种豆干,豆卷,甚至是菜油炸豆腐。

    今日大食堂的主菜,就是大盘的盐水豆腐。

    不多时,门外响起女子的嬉笑声,酒坊和布坊的女工都赶来吃饭。

    一进门,她们便看到了东家李原。

    女工们连忙过来,纷纷见礼。

    “见过李郎君。”

    “李郎君公侯万代。”

    各种恭维之声不绝于耳。

    李原也对这些女工微微点头致意。

    来吃饭的女工有近百人。

    大食堂的这个院子,也被挤的满满的

    即便是这食堂不小,也差不多要分两拨才能吃完。

    李原仔细打量,那些曾在自家门前跪门的村中孤女大多都在。

    在翠娘的安排下,这些最初跟随自己的女子,很多已经是工坊的各级管事和工长。

    她们这些日子在工坊食物充足吃的好,各个面色红润,身子也丰腴了许多。

    女工中,她们对李原最是忠心。

    自知如果没有李原,自己绝没有活下来的道理。

    所以很多女子甚至拒绝配婚,一心跟着李原做工。

    东乡村,孤女做工便能吃饱的消息传出去后。

    也惹的附近很多村寨独身女子过来投奔。

    那些李原看着面生的,大多就是这些外来村寨的女子。

    李原在青原县的名望很大,赤水河大破铁勒的大英雄谁人不知。

    村寨中有活不下去的独身女子前去投奔东乡村。

    各村的村正百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说什么。

    这些孤女若能在东乡村求一条活命,也算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所以这两个月以来,翠娘差不多就收留了五六十名其他村寨来的孤女。

    只是东乡村中的空宅早就没了。

    这些女子索性直接弄些草铺,每晚就睡在工坊的地上。

    因为现在工坊的工钱是计件的,所以这些女工吃饭很快,一人一碗粟米饭,浇上酱菜汤汁。

    寻个地方就大口开吃,吃饱后,便到后面的水缸饱饮些盐水,补充身体的盐分。

    然后就赶紧返回各自的工位继续做工。

    她们可不想耽误了自己的工时,影响了工钱。

    女工们吃完了饭。

    又看到大饭堂的门前,有人在规矩的排队。

    李原有些疑惑的问道。

    “翠娘,这些人是?”

    翠娘忙回道。

    “李郎,是这样。”

    “这饭堂每日里饭食都有剩余。”

    “这些剩下饭食,我便自作主张,送给了村中的孤老与孤儿。”

    “还请李郎允许。”

    经过翠娘的解释,李原才明白。

    东乡村中,能来工坊做工的几乎全来了。

    但还有些人却是无法做工,比如李原邻家的那位老工匠和孙子。

    村中更是有些户孤老,家中子嗣全都战死在沙场,他们老无所依。

    还有些没了父母的孤儿也是每日里衣食无着。

    这样的人,在东乡村中有十几个。

    翠娘心善,便每日里将饭堂剩下的食物分给村中的这些孤寡老弱。

    李原点点头,说道。

    “你做的很对。”

    “这件事,是我疏忽了。”

    “他们都是我的乡亲,我理应帮扶。”

    见李原答应了自己的作为,翠娘心下欢喜。

    看着那些从饭堂领到食物的孤老孩童,对自己下拜感谢。

    李原感到心中有些不好受。

    更是嘱咐翠娘,平日里可以适当多做些。

    他可不愿看到东乡村中,有人饥寒而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