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能发钱粮,造反就造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华亭。”

    “徐家。”

    林道敲着手指“得去看看,你们家是否真的有四十万亩土地。”

    “听说整个徐家汇,都是你们家的。”

    “得好生问问你们,凭什么有这么多土地。”

    他之前的行军计划,是一路向东横扫至华亭县。

    转而南下扫荡,直奔义乌去招收义乌兵。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野猪皮来了。

    林道对待明军与流寇的态度一般。

    打就行了。

    有罪者斩,无罪者纳。

    可野猪皮不一样,面对这些屠夫,穿越者只有一个选择。

    赶尽杀绝!

    此时得知野猪皮正在不断南下,与自己的距离也在不断接近。

    林道放弃原定计划,转而北上先打野猪皮的心思,也是愈发强烈。

    理智上来说。

    既然造反了,与野猪皮还有李自成互相呼应,一起踹塌了大明这栋破烂不堪的房子,是最好的选择。

    可穿越者不需要这份理智。

    因为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屠夫们都做过何等恶毒之事。

    林道顾虑的是,江南未定,自己却带着大军北上千里,去跟野猪皮打仗。

    战略上肯定是失误。

    而且麾下兵马基本上都是新兵。

    其战斗力比起那些常年屠戮的野猪皮来说,差距较大。

    这是战术上的不足。

    “不管了!”

    林道一拍桌子“先打了再说。”

    接下来,就是出兵前的准备工作。

    让军士们吃饱喝足养好身体,严加训练是最重要的事情。

    “大帅。”

    这一日,有亲卫来报“有盐户料头(工头)聚集城外,口称喊冤求见大帅。”

    “盐户?他们找我能有什么事?”

    林道的确是有动盐商们的意思。

    可不是现在。

    盐户们,难道是来找自己诉苦的?

    一群盐户料头,见着林道纳头便拜,口称大王。

    这年头的流寇都喜称王,什么大西王,闯王的。

    见着了流寇,喊大王肯定没毛病。

    林道眼皮抽了抽。

    他是搞坐地户的,不是流寇。

    也是懒得解释了“说罢,尔等寻我何事?”

    “大王。”

    常年于海边风吹日晒的盐户,肤色泛黑发皱。

    看着一个个都像是小老头,也不知具体年龄。

    “我等来求大王,允我等入义军,为大王效力。”

    林道真没想到,他们竟然是来投军的“尔等想清楚了?”

    “我这儿可是造反的。”

    一众料头纷纷表态“就是要造反!”

    明朝盐户的生活,非常凄惨。

    实际上只要是身处于底层,就没有不凄惨的。

    这些盐户,常年受到盐场的官方压榨。

    每日里辛辛苦苦的煮盐,然而所赚取的收入,甚至都不够养家糊口。

    为了不被饿死,只好偷偷的煮私盐贩卖。

    大明的盐,基本上都是私盐。

    可贩卖私盐这等事情,只有大人物才有资格去做。

    普通人贩卖私盐,叫做盐枭,私盐贩子。

    一旦抓获,立刻斩首的那种。

    盐户们的日子,过的还不如盐商们家里的狗。

    这次是有人来扬州送盐,得知漕帮覆灭。

    大批漕工入了义军,吃喝用度丰富至极,全家都抖了起来,一个人就能养活全家。

    消息传回盐场,盐户们疯了似的要来投义军。

    造反怎么了,这年头造反的多了去了。

    江南各地的奴仆农户起义此起彼伏,漕工盐户们也干过。

    只要能发钱粮,造反就造反!

    听完众人的哭诉,林道颔首点头。

    “倒是我想差了。”

    他此时方才明白过来,盐丁是盐商们养着的打手。

    他们有盐商们养着,日子过的自然不差。

    与盐户们不一样。

    可底层的盐户们,在海边风吹日晒煮盐的那种,日子过的却是极为凄惨。

    尤其是在粮价猛涨的时代里,他们辛辛苦苦熬煮的盐,都不够买粮食养活全家的。

    至于说,既然靠近海边,为何不打渔为粮~

    海鲜的蛋白质是高,可缺乏脂肪与碳水化合物。

    肚子里缺乏油水的时候,长期大量食用,不仅无法有效补充能量,反而会加速身体能量的消耗,从而导致死亡。

    海鲜吃多了会有一种肚子被撑得满满的,但身体却依旧饥饿难耐的痛苦。

    现在他们见着了吃饷领粮的机会,哪怕是造反也愿意干。

    没办法,太饿了。

    “既如此。”

    林道仔细斟酌“盐户征丁三千。”

    真正的流寇,那是有多少人要多少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都掳走。

    除了可以壮声势之外,还可以做储备粮。

    林道不同,他占一地就要守一地。

    招募的兵马也都是正规军,家里分田免税,自己拿满饷的那种。

    质量与数量方面,肯定是要严格把控。

    盐户们先是大喜过望,跟着又是哀求,希望大王能多要些人。

    只要给口吃的就行。

    “这也有。”

    林道笑言“还招辅兵。”

    “只管吃喝,没有军饷。”

    “想要转正,就得取一颗敌军首级。”

    他对正兵的招募要求非常严格,至少数万户的盐户,也只招三千丁。

    这还是因为,要拉拢这些盐户。

    按照林道的实际设想,正兵皆出自辅兵,战场斩获首级者可转正。

    一路上在各地招募的正兵,包括漕工与盐户,主要看重的是他们背后的整个群体。

    林道在扬州城,停留近月。

    新近招募的兵马,需要进行整训。

    这些连左右都分不清楚的新兵,没经过训练就上战场的话,那就是去送死。

    虽说每天都有严格训练,累到腿肚子抽筋的那种。

    可大帅的安家费,或者说是买命钱,那是实打实的发放。

    他们的生活过的非常充实。

    白天训练,晚上学习。

    而且在营中,每天竟然能吃上三顿饭。

    早上饲料糊糊管饱,中午装满了饭盒的粮食,还给一罐肉。

    这可是肉啊,添加了大量油脂香料的肉,多少人一辈子都没吃过。

    晚上成盆的土豆泥随便吃,能吃多少吃多少。

    甚至上夜校的时候,还额外发一个蜜水罐头。

    重油,重盐,加糖,带激素的饲料。

    一个月下来,军士们明显胖了一圈。

    林道给他们补充了装备。

    哪怕是辅兵,也能混上一身冲压甲胄。

    正兵更是更新成了满是甲叶的扎甲。

    林道还将永和时空生产的火铳,全都带了过来。

    交由身边的亲卫们,日夜不停的不断练习。

    北方的消息不断传来,入关的野猪皮,接连攻克霸州,河间等地,直扑山东。

    林道明白,出兵的时候到了。

    出兵之前,他再度给盐商们摊派,勒令他们出一千盐丁。

    盐商们不满,还想要搞小动作,可林道早已经派人去强征入伍。

    出兵前一天,林道发饷。

    所有正兵都拿到了满饷,银子加粮食还有布匹与盐。

    这一幕,让围观的辅兵们,看的双眼泛红,恨不得现在就能上阵冲杀,砍颗首级转正。

    “你们都是我挑选出来的。”

    林道嘱咐面前的几个少年亲卫“我对你们抱有很大的期望。”

    “这次驻守扬州,务必警惕那些盐商。”

    “切记,万万不可倒在他们的糖衣炮弹之下。”

    这是信任,也是考验。

    通过考验的,以后自是能更上一层楼。

    倒下的,那就是自己能力与心性不足,不堪大任。

    机会给了没把握住,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从漕帮缴获的,成百上千的船只,装满了人员沿着大运河北上。

    浩浩荡荡宛如长龙般铺满了河面。

    两岸是数量更多的辅兵,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北上第一站,是高邮州。

    大军路过的时候,城内风声鹤唳,城门紧闭。

    城头上全是紧急征召的丁壮,神色皆是惶恐不已。

    林道没攻城,只是派人索取了银子猪羊。

    这些东西,平民百姓可没有,只能是士绅们出。

    拿到了银子猪羊,大军还在高邮州修整过夜。

    真的是很想知道,城内的官吏士绅们,见着数以万计的流寇在城外过夜,心中是何等的恐慌。

    大军继续北上,过宝应,抵达淮安府。

    这里是漕运总督的驻地,不过史可法已经带兵北上勤王,也不知此时身在何处。

    孱弱的城防,守军压根不敢出城。

    依旧是没去攻城,却是攻破了大运河上的淮安钞关。

    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货运大动脉,南来北往的客商货物络绎不绝。

    在这里设置钞关收取过路费,成为了朝廷重要的一处税收来源。

    三进院落的关衙署内,林道翻看着厚厚的税收账目。

    “你这怎么都是些贩夫走卒的税?”

    林道询问负责收税的太监“这大运河上,就没有大的商队?”

    查抄金陵诸勋贵文武的时候,有点实力的,都有各自的商队奔波各地,大运河上的船队也是不少。

    “回大王话。”

    瑟瑟发抖的太监,额头触地“有跟脚的不敢收,还有就是,许多商船都挂着官府的旗号,收不得。”

    “那就是欺软怕硬了。”

    林道摇头“你负责收税,有没有贪墨?”

    “没有没有,奴婢对皇爷忠心耿耿.呃~”

    太监突然想起来,这不是来查账的,这是反贼啊。

    对皇爷表忠心,反倒是适得其反。

    林道摇摇头“拖下去用刑,贪墨的吐出来,就赏他一个全尸。”

    “这钞关上下人等,全都审一遍。”

    大明的税官税吏,就没有不贪墨的。

    朝廷多收一钱银子,到他们这里,至少是一两起步!

    为何那么多百姓破产?

    皆是源于这些凶神恶煞的税吏们。

    数百里外的临清,哭喊惨叫声不绝于耳,宛如人间地狱。

    马背上的阿巴泰,扫了眼遍地的尸骸,打了个哈欠。

    “抓紧时间,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该抢的抢。”

    “只准吃一晚,明天就赶去兖州,可别让那什么王爷跑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