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无他,因为人社部门认定工伤,正常情况下是没办法进行辩论的。
也就是说,你只能通过工伤申请书来进行说理,没办法当面和认定工伤的人来进行辩论。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书面申请和当面说理辩论那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书面说理效果好,那就不用开庭辩论了。
而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特别复杂的工伤认定,那得开听证会,但是同样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正常情况下很少会那样做。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社局的很多工伤认定就带着机械性,规定说是四十八小时,那肯定不能超过四十八小时。
就算是超过一分钟,那你这也就不算工伤了。
这不是周云把他们想的不好,而是前世这类型的案子他见过不少,可以说人社局是不可能突破这个规定的。
原因很简单,规定是四十八小时,超过了你不给认定工伤,那谁也不能说你有问题。
基层在这种问题上一般是不会轻易做出改变的。
也因此,周云这一步就是在走程序,就是说你们不管认不认定,先给我把程序走完,给出一个结论来,我好再走下一步程序。
周云也不想和接待人员废话,现在很多办事窗口的人大都是劳务派遣,正式编制的基本上都在里面。
所以这个时候你和他们说再多也没用,就正常走程序就行。
拿着回执,周云很快就离开了人社局,接下来要做的除了等着这边工伤认定之外,便是继续调查朗心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调查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尤其是朗心公司这种,表面上看和立下公司以及立下公司老板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工商备案那里周云也查了不少,通过层层控股等方式来查也都查不到。
事实上这种通过层层股权设计来实际控制公司的方式算是比较简单的。
比如实际控制人持有A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份,A公司持有B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那么这个人就能通过A公司实现对B公司的实际控制。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钱袋宝那个情况。
这种很好查,股权穿透一查就一目了然,所以实际上还有很多类型的实际控制方式。
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股权代持。
举个例子,张三已经把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权转让给了李四,那明面上公司就和张三没关系了,但实际上双方签署了代持协议。
李四是代替张三来持股的,股权产生的收益和大股东的权利都是张三所有,张三依旧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种情况就叫股权代持或者说隐名股东。
这是最简单的玩法,实际中张三通过控制该公司,可以实现对下面其他公司的实际控制。
那有人会好奇,一纸协议你就能控制公司?这玩意合法吗?
24年7月1日新《公司法》实施之前,代持协议只要不违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那就都被法院支持。
但是新《公司法》实施之后就不一样了,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禁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代持上市公司股票” 。
明确规定不能代持上市公司股票,那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没有明确规定。
而2020年的《最高法关于适用公司法的若干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所以这是合法的,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能合法,其实这个立法本意就是鼓励投资,而且说白了真要是出现问题,实际控制人依旧能查到。
但这样一来就会给债权人造成麻烦,查起来真的很难,正常来说你是根本不可能去查人家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是投资协议的。
那怎么查,说起来好像也简单,那就是查资金流向。
不管怎么弄,钱不可能是假的,看谁在这里获利,那谁就有可能是实际控制人。
周云现在也不好去查对方的资金走向,他做的是排除法,先把其他的可能给排除了。
其他有什么可能,比如户籍,查一查朗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大股东和立下公司的大股东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
别笑,这是很常见的,亲属关系代持,经常出现的。
就这样,在周云的调查中,时间慢慢过去,又是一个上午,周云收到了人社部门寄来的邮件。
之前他申请工伤,填的是自己酒店的地址。
打开来之后不出意外,是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理由就是说,段立伟入院后抢救时间超过了四十八小时,所以不能视同工伤。
没有犹豫,周云拿起早已经准备好的材料直奔安平市静克区法院。
工伤认定起诉也是属于行政诉讼,而河西省安平市这边目前没有铁路运输法院,而是采用了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行政案件的方法。
全市十二个区的行政诉讼一审都由三个法院来集中管辖,三个法院自己区域内的案子则采取交叉管辖的方式。
静克区法院立案大厅,周云到了行政诉讼立案窗口,将材料递了进去。
这边的工作人员倒是没有那么多怪话,正常接了材料,审查没有问题后便直接出具了回执。
接下来便又得等着了,选择了这条路,那就有走不完的程序。
又是一段时间后,长花区人社局接到了静克区法院寄来的起诉状副本,证据目录。
工伤科,负责工伤认定的工作人员郭喜风看着手中的起诉状副本,很是烦躁。
旁边的同事问道:“咋了小郭,怎么看起来脸色不好?”
郭喜风皱着眉头道:“又是一个案子,法院那边立案了,关键是对方怎么好意思来起诉的,人昏迷进了医院,十一天后才去世,然后现在跑来认定工伤。”
“现在还要起诉,不是这以为工伤是什么,只要死了就能认定?”
旁边的同事没说话,只留下郭喜风在那里自己叹气,他觉得需要和这个叫孙依玲的原告谈谈,这样的起诉没有任何意义。
十一天了,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四十八小时,法院那边是不可能判赢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