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我在印度当老爷 > 第149章 神奇的宝莱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拉吉来说,电影总是和爱以及死亡紧密相连。

    有的人受到家人鼓舞,在宝莱坞坚持了下来。有的人失意自杀,无声无息。

    在拉吉小的时候,每当有重要人物过世,学校就会放假一天,他们便能去影院看电影。

    拉吉的家在安泰里东区,距离朱胡区不远,难有出头之日的十八线艺人多在那儿租房住。

    从前,龙套演员会对他们吹嘘,“我们是从宝莱坞来的。”

    年少的拉吉曾被夸夸其谈的打拼者唬得一愣一愣的,等长大后得知这些人“不过是外来务工人员”,尤其令他感到幻灭。

    他如今常在安泰里的酒吧见到这些人的身影,譬如非法经营的雅里路酒庄、乌尔瓦什啤酒吧等。

    他们依旧坐在脏兮兮的窗帘布后面,喝着九卢比一瓶的德西酒,梦想着征服世界。

    他们向同为打拼者的酒友夸口,“我明天就要和阿米特.巴强一起拍戏了。”

    拉吉对他们这么多年报喜不报忧的本事深感吃惊,你绝少听到他们的不如意之事。

    那些混得稍微像样一点的打拼者住在固定的几家,传说会带来好运的旅馆。

    他们的每日简餐大致如下,八卢比一份的拼盘,有米饭、六张普里饼或两张洽巴提烤饼,外加一勺豆糊。

    如果店家特别慷慨,会给你一小碟稀薄的酸奶和两勺蔬菜。找对了吃饭的地方,可不愁营养不均衡。

    要是老板心情好,有时还会赠送甜点。对跑龙套的打拼者来说,老牧开的餐馆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花二十卢比就能吃到一顿美味的手抓饭。

    拉吉为罗恩他们介绍的某个男主角就住在这附近,他是一个真正的打拼者,名字叫兰卡。

    兰卡其实并不算一个真正的印度人,他是海外印侨,小时候全家就移民到了迪拜。

    他的家人在那里经营布料生意,一个月能赚7万卢比,是真正的富裕人家。

    只不过海湾冲突后,生意变得不景气,他就想着回孟买闯荡。

    他自十六岁起便梦想做电影的男主角,闲暇时翻来覆去地端详《银幕》的明星插页。

    不久后,他在孟买做广告策划的叔叔替他争取到一次当模特的机会,兰卡拍了一组平面照,赚了八百卢比。

    对一个斋浦尔少年来说,这八百卢比的意义远超它所带来的购买力。

    两年前在迪拜,他家布料店隔壁的超市老板,曾对兰卡说,“这家店不过是你的休息站,你在此略微歇脚、稍作停留,又该上路了。你的终点不在这里,总有一天你会有大出息的。”

    心里的种子终究开始发芽,兰卡离开了迪拜,只身前往孟买。

    他身上带着钱,参加各类培训班,比如舞蹈班、武术班、演艺班。

    舞蹈班每月的学费为一千卢比,武术班为三个月五千卢比,演艺班则收费一万五千卢比。

    武术班教授跆拳道,教练把学员带到海边,教他们电影中的武打技巧,比如如何纵身一跃、就地翻滚以及摆臂挥拳。

    兰卡一直以为武术班的指导老师罗斯汉对他另眼相看,因为在头一年里他一直让兰卡做他的助理。

    虽然这是义务的,但兰卡依旧十分荣幸。

    他陆续接到低成本电影和电视剧的邀约,但兰卡目标明确,想做宝莱坞大片的男主角。

    他坚持了一年,慢慢的,那些低成本电影和电视剧的邀约,也没了。

    从迪拜带来的二十万卢比所剩不多,他从单间旅馆搬到了安泰里一间一室户的公寓里和另外十三人挤在一起。

    之后兰卡果真遇到一个制片人,承诺在下一部电影中让他出演男主角。

    每隔两个月,兰卡便询问制片人电影的进展如何,总是被告知他们“还在物色导演”。

    导演没能物色到,兰卡却不再主动争取别的角色,始终坚信翻盘的时机近在眼前。

    他足足等了大半年,在此期间丢掉了所有其他的演出合同。

    兰卡有些心灰意冷,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劝他早点断了念头,踏踏实实回迪拜做布料生意。

    兰卡考虑后,决定继续留在孟买。他深知一旦离开,他再也无法回来。

    现实就是如此,不管你有多卑微,生活都会让你更卑微。

    连续蹉跎了两年的岁月后,兰卡连要接到曾不屑一顾的电视剧龙套角色都有困难了。

    尽管如此,兰卡依旧每天早上都去健身房或在户外跑步,以保持身材健美,或至少看上去健美。

    他始终在置装上狠下工夫,然后每周去更新一组自己的硬照。

    他随身携带这些硬照,以便去各大制片人办公室时投递。

    兰卡很清楚自己照片的命运,毕竟像他一样进出办公室、厚着脸皮讨生活的人有千千万万。

    但让照片归入影集,又自影集被选中,是打拼者在演艺道路上踏出的第一步,他必须要这么做。

    说实话,兰卡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得到制片公司的垂青。

    他坚持下来的一大理由,就是在失败时安慰自己,他努力过。

    是的,迪拜的家人又在劝他回去,他哥哥甚至准备下个月来孟买。

    拉吉曾问兰卡,是否考虑回迪拜去。

    “我依然爱着印度。”他的口吻仿佛对妻子承认不忠的丈夫,心虚。

    兰卡不知道自己是否动摇了,他不敢深想,只能用健身、演艺班、投递硬照来让自己忙碌起来。

    然后在某个平常的下午,拉吉打电话告诉他,有一部低成本电影的男主角试镜。

    那一刻兰卡又惊又喜,不知所措。

    他当即做起了白日梦,幻想场记一打板,导演说“开始!”的时候要怎么演。

    兰卡曾经对这些低成本电影嗤之以鼻,但被生活毒打之后,他学会了卑微。

    几乎在第一时间,他开始收拾自己,做足准备后才开着那辆破烂不堪的大使车出发。

    这辆车前盖上有一大块锈斑,车门在关上时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但兰卡依然花钱养着这辆车。

    在宝莱坞摸爬打滚两年后,他已经熟知这里的每一项潜规则。

    要进制片公司,首先得有车,门卫不单放行,还会对你敬礼。

    如果坐计程车去,门卫会让你掉头。坐三轮车的话呢,他会对你盘问个没完。如果你干脆步行,根本休想进公司大门。

    兰卡在迪拜的时候,人家都叫他“老板”。但在孟买,是他一口一个叫人家“先生”。

    对打拼者而言,这就是生活,你必须学会溜须拍马。

    当塔塔响的大使车,抵达拉吉告知的地址大门前时,兰卡有些犹疑。

    红香肠经纪公司?

    怎么不是制片公司?他第一遇到试镜在经纪公司进行的。

    虽然这样想,但兰卡还是按了下喇叭。

    昏昏欲睡的门卫一个激灵,他下意识的抬手敬礼,然后挥手放行。

    兰卡停好车,拿着打印好的几张纸噔噔蹬的上楼。

    来到房间后,他就看到好几个人坐在那儿,似乎在商量剧本。

    让他大吃一惊的是这里竟然有两个外国女人,非常年轻。从她们坐的位置看,似乎地位不低。

    兰卡打了声招呼,乖乖的坐下。对面,罗恩他们也在打量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他打扮入时,戴着耳钉,脖子上挂着金色的泰迪熊吊坠,整个人神采奕奕。

    显然对方经常锻炼,身材保持的非常有型。

    罗恩没有说话,而是把主场让给了希夫.库尔马,他才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试镜过程中规中矩,希夫和玛丽分别让兰卡表演了一段台词、舞蹈、武打、唱歌。

    综合评价下来非常不错,至少比前面那几个靠谱。

    《礼赞难近母》中有打斗、有歌舞、有主题曲,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男主角独挡多面。

    恰好,这些兰卡都参加过对应的培训班。专不专业另说,至少他能比划两下子。

    技多不压身,宝莱坞也讲究这一点。

    “你被选中了。”罗恩直截了当的宣布。

    “先生,我.我.”兰卡有些磕巴,他预想过这种场景,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电影预算有限,你的片酬是一万六千卢比,没问题吧?”罗恩问。

    “没问题!”兰卡斩钉截铁。

    “剧组一周后前往北方邦,预计拍摄周期四十五天,你收拾一下。”导演希夫直接下令。

    “好!”兰卡一口答应。

    “片酬会在电影上映后支付,拍摄期间除了食宿,其他自理。”玛丽补充道。

    “行。”兰卡依旧没有异议。

    这是宝莱坞的潜规则之一,电影未上映前,片酬免谈。

    如果票房大爆,那自然一切好说。如果票房惨败,那兰卡的片酬就是零卢比。

    没错,神奇的宝莱坞就是这么运作的。

    罗恩虽然口袋里刚多了一笔两千万卢比的利润,但一码归一码。

    十卢比的生意和十万卢比的生意,他都全心对待,一视同仁。

    女主演乌尔米拉.马东卡,毕竟算是小有名气,她的片酬是二十万卢比。

    有人拿了大头,那自然就有人拿小头,毕竟演员薪酬固定就占比那么多。

    剩下的钱得花在刀刃上,否则很难保证电影制作完成。

    剧组的筹备已经进入尾声,罗恩也将要启程去北方邦。

    不过在走之前,他得和窝边草们打声招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