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临安不夜侯 > 第887章 传檄西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了杨沅的话,勤政殿上顿时陷入一片沉默。

    杨沅见状,便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诸位,不要以为,本相说的很轻松,似乎就真的很轻松。咳咳……”

    杨沅捂着胸,轻咳了几声:“为何本相听闻西夏生乱,病体未愈就急于还朝?

    诸公以为,当完颜亮知道我大宋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时,他……会没有动作吗?”

    众大臣面面相觑,继而怵然一惊。

    是啊,如果完颜亮趁着大宋焦头烂额,突然再掺和一脚,那……岂不是雪上加霜?

    杨沅缓缓走到大殿正中,在皇帝的御书案前稳稳站定。

    “鉴于本王因病不能视事期间,诸公对内对外的一应军政决策,所出现的重大失误!”

    “鉴于如今我大宋所面临的,四方动荡,民生凋零、军事惨败、国土沦丧之事实!”

    “从现在起,我大宋对内对外一切最高决策,均由官家和我,大宋首相杨沅直接决断。”

    “如果诸公有不同意者,可以,那就请你出来,这个烂摊子,由你去收拾!”

    “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本相需要绝对的决策力量!”

    “本相会请官家传檄于天下,宣布我大宋进入战时状态!

    一应人力、物力、财力,在此状态下,全部接受朝廷统一调度安排。

    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一切农、工、商、兵、士,皆无条件接受朝廷的调遣、安排与任命!”

    听到这里,陈康伯等人马上就要炸了。

    但杨沅话风一转,又接了下去:“相应的,本相郑重承诺,于正旦日之前,平定凉山州之乱、平定川峡四路钱荒之乱、民变之乱。

    承诺于今年正旦之前,完成收复西夏路之一切准备。

    本相若是做不到,即于正旦之日,向官家请辞一切职务、褫夺爵位,接受朝廷一切惩处!”

    这句话一说,原本准备化身大喷子的一些大臣便登时哑声了。

    就像一个赌徒,梭哈之后又把自己扔到了牌桌上。

    人家跟你赌命了,你跟不跟?

    权知户部的黄侍郎目光一闪,第一个出班,高声说道:“下官赞成!”

    盖章宰相陈维清和马重远一见,不甘落于人后,也是马上出班附和:“下官赞成!”

    钱端礼有些担心女婿冒失了。

    凉山州千里之外的地方,谁知道现在乱成了什么模样?

    万一说了大话,到时候无法完成他所承诺的事情,那该怎么办?

    难不成真来一个请辞相位?

    杨沅已经到了这一步,没有退路了,一旦失去权力,后果不堪设想啊。

    不过,现在是杨沅自己把自己架起来了。

    钱端礼虽是百般担心,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和他唱反调的道理。

    所以,钱端礼缓缓站了起来:“下官也赞成!”

    郑远东略一思索,目光深沉地看了杨沅一眼,暗暗叹了一口气,终也是站了起来:“本枢密,也赞成!”

    黄旭向仍在犹豫的陈康伯、陈俊卿、张浚等大臣悄悄递了个眼色。

    黄旭已经把肃清朝纲的希望,寄托在了“暗杀权奸”杨沅这一计划上。

    所以,他才不在乎杨沅是不是要趁机揽权。

    答应他,首先就能麻痹他,让他放松戒备。

    其次,还可以最后一次利用一下杨沅的政治智慧。

    等他对平定凉山州,稳定川峡四路,做出一系列安排。

    然后,再一举擒杀之!

    则朝内朝外,旦夕可定也。

    陈康伯等人不太明白黄旭抢先站出来赞成的原因,但他们却很清楚,黄侍郎是坚定的反燕党。

    要论对官家的忠心和亲密,连他们都比不上。

    所以,黄侍郎如此表态,应该另有原因。

    再者,杨沅本来就是首相,如今这样要求,也不过就是权力更集中了一点,这不是还有陛下可以节制他呢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个烂摊子,他们真没三成以上的把握去解决。

    更不要说,在正旦之前就解决了。

    如今距年底还有多久?

    不过四个月时间啊!

    光是传达旨意到叙州,只怕就得耗去半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来得及。

    想到这里,陈康伯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老夫也赞成!”

    一见左相也表了态,张浚和陈俊卿自然不再反对。

    于是,这场没有皇帝在场的御前会议开罢之后,首相杨沅便统揽了朝政大权。

    杨沅以右相身份统揽朝政后,便以皇帝名义下达的第一道政令:

    罢黜沈虚中潼川路经略安抚使之职,命其回京待参。

    理由是“不遵国宪王法,治政昏庸无能,用兵损兵折将”。

    而继任者,则是从利州中路调过去的时寒将军。

    至于利州中路,则由独臂大侠陈涿光升任御前诸军都统制。

    接着,杨沅又以皇帝名义,给凉山叛乱者下了一道安抚的圣旨。

    这道圣旨,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已经被乱军吊死的铸钱司监司孙浩瀚,以及刚被罢黜的潼川路经略安抚使沈虚中身上。

    最后对叛乱的凉山十二州土民说,本王杨沅,遵圣谕兼摄天下军民事务,自然也包括平乱剿匪镇抚事宜。

    念及尔等事出有因,旨到之日即刻放下刀枪,还耕田林。

    绿州金铜矿一应事务,全部恢复旧制。

    另外,从原来的分配比例中,再拨一成,交由凉山十二县土著首领自行分配。

    而护矿兵缺失的这一成军饷,朝廷不是一直要把他们的军饷发放由朝廷节制吗?

    这一成军饷,自然由朝廷补足。

    尔等体恤上意,感念天恩,即刻归顺,罢战为民,各安其业,则一律不咎。

    如若不然,叙州马湖蛮,即为尔等前车之鉴!

    本王将亲率大军,赴凉山州平叛!

    大军所到之日,首恶诛族,胁从尽斩!

    杨沅又是恐吓,又是利诱,一道圣旨颁下,随之而去的,还有一道军令,一道国书。

    军令是给驻扎叙州,已经变成厢军的疯魔军的,是杨寿亲自携带军令赶去的。

    疯魔军即刻复为禁军,由杨寿统领,若凉山州十二蛮不肯罢战,即刻开拔,平定叛乱。

    同时,又有密令一道,是给凉山州护矿军的。

    老子恢复你们的一切待遇了,别待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坐吃山空能吃多久?

    就不想给你的儿孙攒下一份拿得出手的家当吗?

    第二天,杨沅同准老丈人钱端礼匆匆会晤了一回。

    与钱家的文定之书,在没有邀请任何见礼人的情况下,便匆匆完成了。

    第三天,朝廷便又下了一道旨意,以钱端礼为四川宣抚使。

    命其立即奔赴四川,解决一系列的经济混乱状态。

    只要凉山州金铜矿恢复生产,凉山州铸钱司恢复输入,其实就能解决川峡经济的主要问题。

    但是现在爆发的一系列事件,已经给川峡地区的民生经济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重大创伤。

    这个过程,自然恢复可能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而有了钱端礼这位精于财政的财神爷,会解决大问题。

    当然,“朝廷”也是给了他几样大杀器的。

    诸如减税、免税、通过检校库、市易务和抵当所等官方财政机构发放低息或免息贷款等政策。

    钱端礼本就擅于经济管理,又有了杨沅给的这几样政策,那简直就是去白捡政绩一样,自然乐得一行。

    再说,他做参知政事,是二品官。

    但参知政事可不只他一个。

    而四川宣抚使也是二品官,却是封疆大吏,大权独揽。

    杨沅这老丈人管钱已经管的够够的了,还挺想尝尝权力的滋味。

    于是喜不滋儿地就跑去四川上任了。

    杨沅统揽军政大权,动员叙州疯魔军,勒令凉山州叛军立即弃械的消息传到播州之后,杨选的大军终于集结完成了。

    历时……两个半月。

    而大理这边,也接到了大宋朝廷要求大理国出兵,协助大宋平息凉山州之乱的国书。

    “这个小冤家,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啊!”

    大理国皇后高舒窈抱着小太子,撇了撇小嘴,把国书扔给了刀妃妃。

    “喏,你男人的事儿,你去做。”

    刀妃妃正奶着孩子,看都没看那国书:“不也是你孩儿他爹的事?你去办。”

    高舒窈皱了皱鼻子,对她的小师妹央金拉姆道:“去,告诉皇帝,集结三千兵马,到凉山州转一转。

    告诉那些部族首领,见好就收吧!

    要不然,真等杨沅那个杀神到了,就算逃进碧罗雪山也逃不得性命。”

    “是!”

    经常代高舒窈坐殿垂帘,以皇后身份署政国政的央金拉姆,气质风范已然大变。

    但她对高舒窈的崇敬与忠诚毫无变化。

    如果不是高舒窈,她现在就是蒙在鼓上的一张皮,怎么可能还有今天。

    央金拉姆匆匆往杨连高的寝宫去了。

    杨连高的痴呆,现在已经瞒不住人了,满朝文武都已看出了不妥。

    可是,控制了七分大理国的高家不说什么,出面主持国政的又是有高家女身份的皇后。

    再说皇帝虽然有些……呃……“不慧”,好在国家一切稳定,皇后也不作妖。

    而且,皇帝已经有了太子啊,国家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

    因此,大臣们对于杨连高的“不慧”,也就装聋作哑了。

    杨沅对凉山州和川峡四路的举措已经发出来了,也就变成了明牌。

    陈康伯、黄旭之流仔细一推演,感觉按照杨沅的办法,还真有可能传檄而定。

    一方面,他们对于凉山州和川峡四路乱象的忧虑,顿时放松了下来。

    另一方面,也对杨沅更加的忌惮。

    杨沅竟有这般力量,他一旦生起不臣之心,谁还能抵抗?

    黄旭将杨沅种种举报与赵惇,刚刚说起自己的忧虑,赵惇便惊恐地叫了起来。

    “护驾!快护驾!杨沅来了,他要杀朕!保龙殿,快护驾!”

    小骆隐在暗处,一脸的无奈。

    黄旭一脸便秘地看着赵惇,忽然想起宋英宗赵曙了。

    史载,宋英宗赵曙在继位的第四天,就突然失心疯般大哭大笑,声称有人要害他。

    在宋仁宗的葬礼上,他更是举止失常,语无伦次,宰相韩琦只好冲上前把这位发了疯的皇帝摁在地上,这才确保了丧礼可以继续。

    莫非……

    想到这里,黄侍郎心中便是一紧。

    一旦赵惇彻底失常,谁还能听一个疯子皇帝的旨意?

    黄侍郎本想等杨沅平定西南之策发挥作用,再筹划诛杀杨沅的行动。

    一见赵惇发病愈发频繁,黄侍郎不免担心到那时皇帝的病情已不可控制。

    看来,得尽早下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